宁秀枫(4/8)

    “二十日後吗?”皇太子苦笑着。

    “若是殿下觉得太迟……”

    “先这麽定吧。”皇太子垂下眼睑。

    “殿下成婚後可以娶侍姬。”玄泽见皇太子神情落寞,提醒着,“或许先皇并没有遇到这样两难的处境,才有福气只娶先後一人。殿下若实在喜欢杺莯小姐,纳她为侍姬又何防?我听说桃莲小姐向来乖巧懂事,想必是不会反对的。”

    “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皇太子望着玄泽,淡淡一笑,“玄泽,这些年你都呆在我身边,真是为难你了。”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对自己说的话:

    “皇儿,我希望不管过多少年,你都能待玄泽亲如兄弟。”

    “我会的,父亲。”年仅十岁的皇太子趴在父亲的病榻前已经哭得泣不成声。

    每每想到父亲临终前的托付,皇太子都会猜想玄泽会不会是他父亲在外征战时的庶子。只是玄泽满头的银发总会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皇族的男子中全是紫发,无一例外,若玄泽真是晟皇庶出的皇子,至少应该像他一样,多少有些紫发,但他一根都没有,满头都是耀眼的银光。

    也许是晟皇担心身为独子的他寂寞,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交待。这是皇太子能想到的唯一的理由。

    “不管在殿下身边呆多少年,玄泽都愿意。”玄泽向来都像皇太子的哥哥,处处为他着想,哪怕有时候他的想法皇太子并不认可,但他知道玄泽绝无害他之心。

    “对了,你现在是否有中意的nv孩?以你的年纪,也应该成婚了。”

    听到皇太子这话,玄泽白晰的脸颊微微泛红,暗想定是昨晚他撞见自己外出有关,道:“玄泽准备在殿下成婚後再做打算。”

    “你可别像珞王一样老拿我当藉口。”皇太子笑道,“若你已有喜欢的nv子,先娶回来又何妨?我也打算为你在宰府谋到职位,只是目前还没有空缺。”

    “玄泽无心於官职,只要能在殿下身侧即可。”

    “谢谢你,玄泽。”

    两人相视而笑。

    皇太子留在了宰府,没有回去。直到两日後的傍晚,隐娘出现,一脸忧se。

    “隐娘,怎麽了?”皇太子极少见隐娘露出这样的神情,他起身迎向她。

    “殿下,你快回去看看吧,杺莯小姐已经两日没有睡觉了,也没怎麽吃东西,我走的时候她正用头撞着桌面,我叫她,她也不应。”隐娘实在看不下去,她原以为蒙杺莯的反常是因为初cha0,但昨日她的初cha0就已经结束了,反常却还没有消停,隐娘才後知後觉地想起应该与皇太子的不归有关。

    听隐娘这麽说,皇太子立即起身回府。

    如隐娘所说,画室的地上铺满了画布,布上写满了他看不懂的文字,而蒙杺莯的额头抵着画桌,双手平行地正放在桌上,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撞昏了。凤凰君和白虎君也疲劳地睡着她的头上,两个小家伙正打着鼾,看来已是累到了极点。

    果然是木曜的稚鸟。皇太子看着一身淡蓝se羽毛的凤凰君,暗忖着。他轻轻走到蒙杺莯身边,将她头上的凤凰君和白虎君捧起,放在案桌上,它们竟混然不知有人靠近,依然大睡特睡。

    皇太子轻轻抱起蒙杺莯,她软软地陷在他怀里。皇太子将她抱回居所的床上,这两天他们都没在一起,却并没有一点的陌生感,相反熟悉得好似她随时就在身侧。皇太子像、信手捻来,不少同学开始翻书寻找着她说的《慈禧传信录》这段话,却没有找到。

    “但戊戌变法是被慈禧扼杀的。”那名同学不同意。

    “历史是要用理x思维来看待的。是,慈禧的确是一个专权者,她对权力的慾望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可惜只有她能真正推动变法成功。”

    “为什麽这麽说呢,蒙同学?”历史老师问。

    “中国古代的皇权一向都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虽然偶尔也有外戚专权,但最终还是会回到皇帝手中,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后g0ng不得乾政,清初的孝庄皇太后就带了一个好头,待康熙ren後就还政於他,但慈禧毕竟不是孝庄,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控制yu,她甚至不让光绪娶妻——娶妻就表示成年,成年就意味着她不能垂帘,所以慈禧的作法也引来了汉人官员的不满,被称之为祸国乱政、败坏纲常。

    维新派是读孔孟长大的,讲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於慈祥篡权的做法深恶痛绝,自然对她没有丝毫好感,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目前没有实权的光绪身上,甚至想帮助光绪夺回皇权,压根儿就没有想过通过慈禧推动变法。

    可惜清朝不是汉人朝廷,他们更像是部落联盟,当年八旗进京,以ai新觉罗氏为

    首,满州八旗入主中原,ai新觉罗是汉人至高无上的皇帝,却只是八旗的部落首领,为了表彰八旗的贡献,每一个皇帝都会封八个铁帽子王,让他们世袭罔替,配享太庙,所以应是满州八族共治天下。

    在清朝前期,汉人官员都无法得到重用,在皇帝眼中,汉人始终都是外人。直到洋务运动,慈禧看到八旗子弟经过多年的荒废,只知道吃喝p赌、挥霍祖上的基业,知道国家的复兴不可能靠这些扶不起的阿斗,於是重用了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官员,但对汉人的重用并没有持续多久,满州各方势力根深蒂固,其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他们早已是利益共同t,所以甲午战争之前,汉人官员的权力就已经渐渐被剥夺,而维新派大都是汉人官员,满汉官员本来关系就不怎麽好,要想推行变法已是困难。

    事实上,维新派唯一的希望是在维新派们最痛恨的慈禧身上。

    诚然,慈禧为了过六十生日,动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令水师的装备远逊於日本,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这点慈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慈禧并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从她前期重用曾国藩等汉人官员、後来利用义和团来看,她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式,与时俱进,思索变革之法,她虽然也有眼界不够宽、对时局的认识不够深、封建思维转变得不够彻底的毛病,但她却是唯一一个可以震住满州官员的族长,所以维新派应该放下仇恨,放下私人情绪,放下文人的清高去找慈禧,寻求她的支持。

    可惜维新派没有,他们却将希望寄托在光绪这个傀儡身上,光绪从他登基那天起就没有真正坐在龙椅上,一个毛头小子怎麽可能压得住树大根深的满州官员?新法受到满州官员的一致抵制这点毫无悬念,但这时候慈禧对维新并没有进行打压,而是采用观望的态度,甚至还准备放手让光绪他们去g,此时如果维新派能够稳紮稳打,一方面安抚满州官员,另一方面获得慈禧的鼎力支持,相信维新也能推行下去,毕竟权力都在慈禧一人手中,只要她支持,还不跟在大清的版图上画一个圈那样容易吗?

    可是光绪和维新派实在是nozuozodie,在短短的三个月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内容书上有。简单总结一下,这些诏令是得罪了国有企业又得罪了地方政府,得罪了武将又得罪了文官,得罪了各方官吏又得罪了满州贵族。完全不像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虽然也收回了贵族们的特权,但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相反还提升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