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2)

    水镜继续。

    而且……出于一个帝王的敏感,他并不认为外邦会容忍中国如此发展,哪怕中国帮助外邦种植了杂交稻。比如这女子反复提到的鹰酱,估计这些攻讦谩骂中,就有他们的手笔。

    ……

    水镜里停顿几秒,仍在继续。

    汉朝,未央宫。

    诸天万朝非常有代入感的顺着楚棠的话思考起来。

    这样的良种朕怎么没有啊!!!

    【所幸后来在试验田旁边的废井里找到了5棵残存的苗,才让他的心血没有付之东流。】

    “这小娘子怎么还笑得出来啊?”

    等等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入戏啊!众人不爽中。

    他刚刚可是拿一千斤当玩笑的,结果不是一千斤,是一千三,整整多了三百斤!

    水镜中的语气里竟然含了几分笑意,听着有些俏皮。不知什么时候溜达过来的未来的冠军侯乖巧地站在舅舅旁边,景亮的眼睛里充满疑惑: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大家心中对袁老的想法也必然不尽相同,但是我相信,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心怀大爱一定是大家对他的共识。

    在国家的支持下,他和团队进行了上万次实验,结果在验收的时候,上天好像又跟他开了个玩笑。

    淦,没有书往哪看?

    君不见当年的长平之战,关键一招就是言语离间,这些招数用到别人身上当然爽,用到自己身上嘛……始皇陛下深呼吸,等着水镜中的后续。

    什么样的人啊……

    诸天万朝下意识低头的人:……

    他虽然预判了会成功,但没有预判到是这么大的成功啊!

    【请大家看到第三节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袁老将这些秧苗和其他品种进行配种,失败、质疑、谩骂,一个个接踵而来,但他没有被打倒。他从生物关系上得到启发,尝试着将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杂交,由此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

    至于各位皇帝陛下,他们正忙着眼馋人才和人才手里的杂交稻。

    种出来的稻谷减产了,稻草却增产了70%。反向增长,就说意不意外。】

    秦朝,咸阳宫。

    【课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是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头条上公然贬斥杂交稻,称它为“三不稻”,即“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大家现在生活富足,可能不太懂这个,我简单解释一下。】

    诸天万朝的人纷纷开始眼红,楚棠还不知道自己在课上一时没收住的补充知识给老祖宗们造成了多大的震撼,继续讲述。

    大汉的稻子亩产还够不上人家零头的一半!!

    两年之后,从湖南到广西,捷报频传,第一批强优组合增产强盛,普通水稻亩产只有400多斤,而杂交水稻亩产一般超过1000斤,甚至不少试验田还达到了1300斤!】

    听到这里,诸天万代的人都不禁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

    喜看稻菽千重浪4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袁老的形象一定更加明晰了。你心中的袁老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家可以在书上相应的地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嬴政眼睛陡然睁大。开玩笑,他的大秦现在亩产才一百斤左右,连人家的普通水稻都够不上,结果这个杂交稻能产1300斤!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讲到这里,大家再回头看第一节 的标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到2014年,中国的杂交稻的产量几乎增加了四倍,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不仅如此,还帮助许多其他国家进行水稻种植,其中就包括天天搞事情的鹰酱。】

    卫青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旁边的刘彻笑着把人拉过去,笑呵呵地说:“去病啊,这结果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看似失败,实际上已经到成功的边缘了。”

    【在《沁园春长沙》中,伟人曾经用这一句词,回答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从青年立志到一次次尝试,于失败中探索,袁老投身时代的激流,生生扼住“饥饿”这一驾“飞舟”,怎么不算是新时代的主宰沉浮呢?】

    “志向坚定,行而不辍,真君子也!”韩愈忍不住击节赞叹。

    明朝,朱元璋调整了一下坐姿,有些好奇地问自家皇后:“这后世人的生活是有多富足,才会连这些东西都不知道?”

    嬴政的脸上是意料之中的平静。从王权乱世中走出来的始皇帝,比任何人都懂得人心的险恶。杂交稻的成就举世瞩目,是一国仰仗,利益所系不可估量,又岂会不惹人嫉妒?

    秦朝,咸阳宫。

    “这种子能不能给朕。”

    “有纸上功夫,又肯躬行实践,先生真我辈楷模!”王安石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破大防了好吧?!

    敏锐的汉武帝一眼预判结局,心情彻底轻松起来,开始叫内侍搬几张坐席过来,站了半天怪累的。

    好在楚棠很贴心地把关键词打在了ppt上,他们一齐抬头看水镜。

    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养活了无数人的杂交稻并他的研究者,在后来竟然也会遭到攻讦谩骂。】!

    【成功的路上总是充满波折,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反向增长佐证了水稻的杂种优势,在这个思路上,袁老改进配种。

    刚坐下的刘彻腾地一下站起来:“多少?!!”

    接下来的话证明他预判的没错。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先生是大智大德之人啊。”长孙无忌带着叹息。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