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2)
话是这么说,始皇陛下还是对“天下大乱”这几个字上了心。
水镜上出现几张图片,不同肤色不同外貌的人出现在诸天万朝之人的眼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骨瘦如柴。
“3……306152斤。”李斯有些恍惚地答道。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亩产。
楚棠满怀敬意的总结。
2013年,他研究的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到9881公斤,创下世界纪录;2016年,兴宁水稻试验田测得平均亩产8321公斤;2018年,三亚试验示范田测产验收10653公斤,是海南水稻单年产量的最高纪录。
精神矍铄的老者中气十足,步履生风:“去下地!”
水镜上出现一行字——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水镜,要是真能有这种耐盐碱水稻就好了,粮草齐全,凭着大秦的精锐,什么种子都能给掐没了。
秦始皇豁然睁大眼睛,和阶下的大臣面面相觑:“她说……多少斤?”
“竟有如此伟力……”
……
他还想打匈奴呢!打下种粮食,多好!这后世小娘子也忒厚此薄彼了些。
秦朝。
最高亩产竟然有三千余数,怎么可能呢?后世怎的到达了如此可怖的境地?若大秦也有这般良种,什么六国余孽,匈奴百越,他全都给干趴下!
“哼!”
同样很酸的还有后面的李世民等人,虽然始皇帝确实功高盖世,但他们也很眼馋能让盐碱地变粮仓的好东西好吗!
“老师,老师您去哪啊?”底下的弟子慌忙拦住他。
长孙皇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吸了口气,握住他的手,一声叹息轻柔低婉:“后世之人,有福啊……”
外面那群老顽固为什么不同意他打匈奴?不就是因为没钱、没粮吗?有了这亩产三千的杂交稻,打一百次匈奴都没问题啊!
揉了揉额角,猪猪咬牙,不给点良种安慰不了他受伤的心灵!
同一句话他已经说厌了:“这个杂交稻的种子能不能给朕啊!!!”
李世民委屈巴巴诉苦:“观音婢,朕眼红。”
他对大秦的铁骑有绝对信心,但六国贵族虎视眈眈,粮食再不稳,难保不会被有心人利用,以此动摇国本也不是不可能。
他猛然扭头看向卫青:“刚刚水镜说秦始皇被谁逮着骂来着?”
【杂交水稻的意义不言而喻,据数据统计,目前,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可以达到153076公斤,也就是306152斤。】!
很快,画面转换,不同肤色的人守在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脸上是满足的微笑。
大明宫。
未央宫。
【大家都知道,袁老不止一次表示过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他始终在为这两个梦想奋斗,研究之路从未终止。
【信仰如灯,满目光华。在追梦的道路上,他不断超越。禾下乘凉,源于一个农学家对研究一生的农作物的殷殷期盼;覆盖全球,则是一个“大写的人”惠及天下的高尚情怀。】
都是老祖宗,怎么还区别对待了呢?
农家侠魁激动得满脸通红:“好啊,好啊!恨不能与此人生同时也!”
刘彻一甩袖子,满脸愠色。就说怎么听着有点耳熟,他想起来了,这不就是主父偃前些日子给他上的《谏伐匈奴书》吗?
汉朝,未央宫。
始皇陛下犹自沉吟,来自后世的良种给这位冷面的霸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让他险些维持不住帝王威仪。
等等……
卫青停顿了一会儿才答道:“回陛下,是主父偃。”
本来以为前面的一千三百斤已经够令人震惊了,没想到后面直接给掉了个个儿!
“这些人怎么长得和我们不一样啊?”
“看,是粮食,大片大片的粮食!”有青年兴奋地叫了起来。
“唉,都是苦命人。”
说秦始皇不听劝告打下来几千里废土最后导致亡国,他要北伐匈奴就是步武不肖置大汉于险境。
说着,他一甩凳子,大踏步往外走。
乡野。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后面的故事每个人都熟知,2019年,袁老被授予了一枚勋章。】
“他们是不是要饿死了好吓人啊!”
这些水稻不仅让本国人民免于饥饿,更是给世界送去了希望。】
什么逮着秦始皇骂,分明是逮着他骂!气得他当场把奏疏扔到地上。水镜这么一透露,那帮老顽固又有得说到了。
“可是现在天都要黑了啊,老师……!”弟子们边叫边追了出去。
喜看稻菽千重浪5
刘彻十分不满:“凭什么给秦始皇不给朕啊!朕也很需要这种水稻好吗?”
刘彻干脆坐不住了,堂堂帝王难得张口结舌:“三,三千多斤?!!”
【不过袁老本人是不在意这些谩骂的,他还有自己的星辰大海——他一生殷殷的杂交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