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1/2)

    苏轼咂摸了一下:“江山如画总括前文之景,一时多少豪杰为下阕之周公瑾蓄力,此为承上启下,后人谓之过渡句,这也是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苏学士饶有兴趣。

    苏辙听完答案也笑了:“此番,该是作者亲自来做阅读理解了。”

    【同时大家要注意,词的开篇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泛写的怀古;紧接着,由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进入具体地点,自然而然感慨“一时多少豪杰”,那么这里的“一时”便集中于三国时期,后面的“豪杰”,也是曹孙刘概而言之的。从“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将范围进行了一个缩小。】

    曹操刘备孙权满意点头,对苏轼的眼光表示了赞许:不错,我就是豪杰。

    三人都很有默契地将另外两方忽略掉,唯有周瑜的粉丝挺直腰杆不屑一顾:豪杰又如何?你们都是周郎的陪衬!

    【三国豪杰何其多?但在这个赤壁战场,苏轼最终选择将目光集中到青年将领周瑜的身上,接下来就是周瑜的主场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读一读这几句,结合注释想一想,苏轼笔下的周瑜是什么样子的呢?】

    “风流倜傥!”

    “文武双全!”

    “娇妻美眷战功赫赫,周郎当真理想之英豪!”

    “周瑜不是气量狭小吗?还被诸葛亮气死了,苏轼是不是美化他了。”

    “让你少听说书多看历史,那些都是戏本子上瞎编的!”

    “就是就是,周公瑾多完美一个人啊,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好帅!”

    ……

    文人学士还没有说话,底下的吃瓜群众先吵作了一团。自隋唐以来,民间多有“说三分”瓦舍,言语粗糙却颇为俚俗,故事也说得十分引人入胜,其中出场人物众多,又颇富传奇色彩,场面热闹,不知道收割了多少粉丝,市井小儿都知道魏蜀吴曹孙刘,别提多深入人心了。

    苏轼这几句词一出来,立刻流传开去,周瑜的真爱粉交口称赞,而他的黑粉则是捶胸顿足,只恨自己写不出相匹敌的诗文和苏轼叫板。

    倒是陈寿捧着自己新写的《三国志·吴书》篇目露疑惑:“周公瑾勇毅之士,所谓‘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应当是个豪杰,苏轼此词,颇有不同啊!”

    他沉吟着水镜上的几句诗文,倒觉词里这周瑜的形象,颇似时下名士风流”

    念奴娇6

    【出乎意料的,苏轼为周瑜设计了别出心裁的出场方式。根据陈寿在《三国志》里的记载,周瑜应该是一个视死如归的武将。在我们的印象里呢,周瑜应该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

    还来不及为自己出场感到高兴的陈寿:???什么玩意儿?

    刚刚还笑得温雅的周瑜差点一口气没跟上来,不可置信地看向自家妻子小乔:“她……她刚刚说什么?”

    谁气量狭小?

    小乔抬眸和他对视,脸上同样是惊疑不定。怎么,这水镜原来不是夸周郎的?

    另一边。

    “周公瑾?气量狭小?”孙权觉得自己要不认识气量狭小这几个字了。

    刘备也是惊疑不定:“周公瑾文韬武略,是万人之英,胸襟广阔,怎的被人说心胸狭小了?”

    三国众人觉得自己的三观有点裂,然而这还没完,楚棠接下来说的话才让他们大跌眼镜。

    【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意刁难诸葛亮,让对方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时不时暗戳戳给诸葛亮使绊子,最后还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亡。】

    周瑜诸葛亮本人:???

    诸时空其他老祖宗们:???

    听起来怎么觉得有点奇怪呢?

    茶楼雅间。

    三苏难得有些发懵:“楚姑娘,在说什么啊……”她真的读了史书吗?

    诸时空陷入了沉思,不同于这些人的集体呆滞,民间小儿却是拍着手欢呼:“她讲的和戏里演的一样!”

    明朝。

    越听越觉得耳熟的罗贯中有些坐立难安了:这这这……这讲的怎么和他写的演义那么像,不会又要说到他了吧!

    果然——

    【这些内容耳熟吗?没错,以上情节都出自罗贯中老师的《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意气张扬,机智有余而缺乏容人之量,最后被气死的情节也算得上是……绝唱了。】

    罗贯中:……我就知道。

    冯梦龙哈哈大笑:“《三国演义》固是奇书,只不知周郎和诸葛丞相此时听到是何等反应。”

    冯大手才不承认自己是在看热闹。

    【但这些内容其实都是罗贯中杜撰的,历史上的周瑜颇具才华,蒋干说他“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陈寿亦称他为奇才;陆机赞他“雅达”;综上可见,周瑜的气量非但不狭小,还颇有些“海纳百川”的意味。】

    听到这里周瑜才顺了一口气,还好还好,还有明白人。他拧着眉颇有些不郁:“这罗贯中怎的如此编排于我?他纵欣赏那诸葛孔明,倒也不必拿本将作宾吧!”

    而且听楚棠的意思,他在后世大多数人眼中好像就是这么个气量狭小的形象,罗贯中,你欠我的那什么还?

    另一边,诸葛亮也有些不自在了:“这些小说家言真是……夸大其词,周公瑾颇有俊才,实不必如此贬抑。”

    刚刚还有些疑惑地刘备倒是笑眯眯地接受良好:“看来那罗贯中对军师颇为欣赏啊!”

    一意揄扬,喜爱之心溢于言表。刘备觉得有些平衡了,还是有人念着他们刘蜀的嘛!

    许都。曹操表情复杂:“哼,又是这个罗贯中!”

    他可没忘记先前楚棠说的,民间故事里人人都管他叫曹贼,不知道这罗贯中的演义又在其中出力了多少,现在连南边的周瑜也被编排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